资产配置,是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各类资产的历史表现,将资金按照一定的比例,分散到各类资产上,从而形成一个投资组合。将投资者为追求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小化。
这也是为什么,所有智能投顾APP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你做风险偏好测试。
影响投资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?我们常说的是择时、择股,绝大部分投资者的亏损都是栽在这两方面了。但,最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并非这两项,而是资产配置。
这个结论不是我得出来的。美国一个研究计划,追踪了1977~1987这十年间,排名前82的退休基金,实测得出的结论是:决定投资效果的因素中,资产配置占比超过90%。
而我们普遍认为的择时与择股这两个因素,长期来看,对最终投资效果的影响加在一起也没有超过7%。
关于资产配置理论的产生与演变,如下所示。
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但最早提出资产配置理论的马科维茨说:资产配置是投资市场上唯一的免费午餐。
老钱今年在比特币和黄金两类资产上的收益都超过了30%。借着英国脱欧,更是一夜赚了10%。短期的大涨很容易让人贪婪。比特币从4900多块跌到3800多只用了几天的时间。当时渴望站上6000块大关的人,还笑得出来么?
短期收益完全不代表投资水平。一个震荡就可以把之前的收益全部洗掉。那大跌之后呢?恐惧么?割肉退场?
巴菲特曾跟一家追求主动收益的对冲基金对赌:十年之后,如果这家对冲基金能跑赢标普500指数,则巴菲特输掉100万。今年是第九年,标普500指数较九年前涨了70%,而那家对冲基金,涨了27%。
当然,赌局还在继续,输赢未定。
能靠择时择股长期打败市场的人,几乎是不存在的。有,也不是你。
Total real return indexes(各类资产刨除通胀后的真实回报指数):
注意那条白色的线—股票。如果你在1802年将1美元投入到股市中,在2013年将得到930550美元,年化收益率是6.7%。
往下依次是:债券、国债、黄金、美元。
我们可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:股票是在所有资产中,长期表现最好的。买股票的奥义不在于低买高卖,超短线赚快钱。而是为了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中长期的良好回报。
第二个结论:从长周期来看,只有贝塔收益(资产收益)才是值得追求的!之前的文章提过,我们的收益分为两种。
阿尔法收益波动性太大,不是长期追求的目标。从Total real return indexes那张图中可以看出,现金收益(美元)是表现最差的。那就只有贝塔收益了。
至此,我们得出了资产配置的必备资产:股票、债券、国债、黄金、现金。
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——风险再平衡。资产配置的本质不是配置资产,而是配置风险。
风险再平衡并不太看重每一类资产的收益率。它关注的是,每一类资产将给这个投资组合带来多大的风险,通过不断调整各项资产的比重来平衡风险。
以二八轮动投资组合为例。表面上是20%的资金配置股票,80%的资金配置债券。老钱刚开始觉得,怎么债券配置了这么多。但债券的波动很小,相当稳定。可能这一组合90%的风险都来自股票。从风险的角度再来看这个组合的占比,就合理多了。
假设股票的波动率在30%,而二八轮动只配置了20%的股票,那么这一组合的风险即为6%。算下,每一类资产都有自己的波动率和占比,最终一个涵盖多品类投资组合,会把这些风险再次分散。
点击点击下方链接注册灵玑↓↓↓↓
文章来源:老钱说钱(nonthingbutmoney)
0/500字